1、前後工序的半成品或材料不銜接,我要的你不來,我不要的卻拼命過來。
這個其實是APS的一個高級運作方式,傳統的計劃方式,只是關注一個叫訂單的交貨期,交期當然是一個方面。但是還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形式對於企業來說非常關注。比如,對於一個訂單或者一個生產批次來說,在作業計劃安排的時候對工序之間的空閒時間關注不夠。這個在排產的時候作為一個約束或者說是作為一個排產目標都是可以的。這個其實是APS的高級功能。
2、工廠內,各生產部門,半成品堆積像倉庫,生產不能像行雲流水一樣順暢的流下去。
這個問題其實是第1個問題的延伸,第1個問題其實更多說的是工序之間的不能夠銜接,而這個問題更多的說的是各個工段之間或者各個產線或者說各個車間之間不能夠有效銜接。
就如同當前的MES系統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個工段或者一個產線或者一個車間來建設一個整套MES,而是面向整個工廠建設一個統一的整套MES。其背後的原因就是因為各個工段/產線以及車間之間具有生產上的銜接關系。
其實對於APS來說,訂單具有明顯的層次關系。而每一個層次上的節點,其實就是某個工段/產線或者車間的子訂單,其實從這個角度來說。 APS的運行類似MRP一樣啊。但比MRP精細的多,所生成的計劃也更具有可行性。這個其實是APS的標配功能。
3、生產計劃表,徒具形式,你做你的計劃,我做我的產品,生產計劃達標率低,生產計劃不具威望。
對於APS來說,生產計劃的執行性存在偏差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第1個原因,基礎數據不準輸入的是垃圾,輸出的必定也是垃圾。第二個原因, APS的排產,一定要考慮動態調度,不僅僅是執行偏差的問題,還有各種各樣的生產擾動都需要響應,這個其實是對APS技術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3個原因,生產計劃表一旦生成及時就脫離了APS,而生產的執行是除了計劃之外還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比如各種各樣的多維制造資源的建議等等,都需要作為生產計劃的擴展納入企業的管控(甚至在生產計劃的制定過程當中,就應該考慮這方面的因素),這個其實是考驗著企業的管理水平和執行力水平,這方面其實也是APS的一個高級功能,尤其是多維資源的並行調度約束排產。
4、生產計劃表更動頻繁,不是追加,就是取消。
企業生產是動態的,生產計劃表必定會存在執行偏差,進行調整時必須有必要的。一是APS能夠面向這種應用場景,進行快速有效的響應調整。二是考慮計劃的執行方式,比如滾動性的排產,甚至是反應式的排產。當技術手段和技術水平提升之後,這個問題自然會解決。
5、緊急訂單很多,生產計劃無法執行,所謂牽一發動全身。
從理論上來說,APS對任何一個工序的調整,該工序之後的其他排產方案都要進行調整,這就是所謂的牽一發動全身。不僅僅是插單會導致這種情況發生,各種各樣的生產擾動,其實也都是類似的,都會走向這種局面和結果。其實這種局面是對於APS在排產過程當中的魯棒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實可以采取一些做事的,只是對APS的技術要求會非常高。一是選取哪些訂單不想進行調整(比如因為優先級比較高)進行設置,並在APS當中設計相應的算法,使得在動態調整的時候,這些訂單能夠保持不變。二是,就如同人一樣只吃八分飽,留出可供調整的能力或者容忍能力,但這種可供容忍的能力,一定是基於資源能力瓶頸分析的基礎上作出的決策判斷,這樣才能夠有的放矢的預留能力。
6、生產紊亂,品質就跟著失控,失控的品質返工重做,又攪亂原生產計劃。
即使正常的生產計劃執行,生產質量問題的發生也是正常的。這個其實相當於一個生產擾動,就是工藝流程的變更,按照動態調度的方式進行解決其實就可以。
7、材料、零件或成品積壓過多,造成企業資金調度困難。
這個其實是對於APS排產中的精益性提出了更多的系統性全面考慮要求。 APS在某些使用場景下,其實更多的像是一個軟件工具,根據輸入產生輸出。這個其實對於APS來說,需要跳出當前將APS是同為工具的傳統思路,將生產經營運行的相關考慮納入到APS當中,而不是去現在已經非常覆雜的多維制造資源和層次化的關聯排產技術當中。當戰略企業經營運行全局的角度考慮APS的時候,就會對APS提出下單、分批等等決策要求。
8、無休止的加班,日日加班,人變成了生產機器。
如果資源利用率很高並且天天加班,一般就是在表明這個企業的產能是不足的。但是如果資源利率不高而仍然天天加班,這個就有問題了。如果是盲目加班的問題,那APS其實還可以想出一些辦法的。比如根據訂單教會的情況來安排部分資源進行加班的決策,其實可以一定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其他的APS方法同上面的解決思路類似。
9、交貨經常遲延,影響公司信譽。
筆者曾經在SPS系統開發實施中經歷過更加覆雜的情況,就是企業拿到訂單的交貨期要超過企業的生產周期,按照正常的思路來進行生產,必定會超期的。其實對於交貨期滿足的控制有大量的方法,比如預測性的半成品訂單投入,比如訂單分批,比如工序分批,比如訂單的流水式周轉。這些方法措施對於個別訂單是非常容易實現的,但是在大量訂單並行進行的情況下,需要綜合的權衡考慮,其實是一種決策。